2006年8月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非得要去美国学“当官”?
蔡亮

  据7月30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100年前,5位清政府大臣到14个欧美国家考察宪政;100年后,5位四川官员赴美“顶岗培训”。历史以形式的相似重演,官员出国也走过了100年的历史。自2003年以来,官员出国培训热在中国持续升温。公众对官员出国高成本的非议,国外培训机构对培训中国官员的热衷,以及培训成效评测的复杂性,使官员出国培训成为公众眼中一件“既费钱,又不讨好的”事。
  据说,四川派官员出国学习的特色,是带着问题去学“当官”,比如“研究美国政府是在怎样的制度框架下运作的,学习如何借鉴其优秀的东西来推进我们的法治政府建设以及依靠制度来推行政府职能的配置和履行”。而事实上,这5位官员从美国学习回来后发现,美国官场那一套在中国根本用不上。
  这让人不禁纳闷,且不说中国和美国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执政理念的区别会产生橘枳变异,单就学习去处而言,就值得商榷,非得去美国学“当官”?
  中国本土不乏政坛精英、管理专家,各地政府的公共管理经验也屡见报端,既有特色又有可操作性。放着家门口的“当官”秘诀不去学习,却要远渡重洋去美国“顶岗实习”,还自诩为“这是对领导干部培训方式的重大突破”,“走在了全国前列”,真不觉得害羞。
  国家正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一个官员去美国跑一趟,而且要滞留半年,这要花多少外汇?据说,四川组织部门还在此期间派人到美国了解这5人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又是巧立名目的公费观光旅游。委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就不可以完成这样例行公事的“组织考察”了吗?
  当然了,我们不排斥学习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但学习有多种途径,不一定非得要去国外实地学习。“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这历来是党和国家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从节省每一个铜板做起。谓予不信,四川省不妨取消这次公派学“当官”的决定,运用最先进的学习手段在国内对这5位官员进行强化培训,半年后,他们照样能更上层楼,令人刮目相看,成为公共管理的精英人物。